7月1日,第27次全國機械工業質量信得過班組和質量管理小組(即QC小組)代表大會(以下簡稱“雙代會”)走過26個春秋,又如期而至。令主辦方始料不及的是,參會的企業代表從原定的200余人增至400余人,充分顯示近年來QC小組已在我國機械企業中生根、開花、結果,成為機械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多年來堅持出席“雙代會”的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名譽理事長陸燕蓀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他指出,致力做好基層班組建設和質量持續改進工作,是我國機械工業追趕世界先進制造水平的必由之路,“企業這種自下而上的QC小組活動今后可以進一步拓展到總經理、廠長等企業領導層面,從而顯著增強企業質量管理活動的效果和收益。”
可靠性是產品質量的根本
陸燕蓀提醒,好的產品質量不是通過檢驗、服務產生的,而是嚴格按照既定的設計標準制造出來,因此,可靠性是產品質量最重要的根本要素,“一流的產品質量就是不留任何隱患,而QC小組的價值就在于能夠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產品實施有針對性的改進性措施。”
他同時指出,生產企業班組建設和QC小組活動要在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理念的同時回歸中國的傳統文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力爭實現和諧管理。我國機械工業的質量管理要堅持生產班組建設和QC小組“齊頭并進”,進而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管理道路,這也是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必由之路。
參會的中國機械冶金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劉海華同樣認為,產品質量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和信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產品、不破壞環境和對商業伙伴誠信,是企業社會責任最基本的內涵,“要積極引導QC小組選擇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環境保護、質量安全等方面的課題,作為生產企業質量持續改進活動的重要內容。”
不可否認,這種自下而上的企業QC小組活動還將在培育團隊協作、奉獻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發揮不容忽視的作用。
機械工業在冊QC小組超29萬
一年一度的“雙代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中國冶金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和中國機械工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聯合打造,旨在為全國機械行業的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提供集中展示和交流、學習的平臺。截至第26次“雙代會”,我國機械行業已經累計注冊QC小組29.16萬個,共創造直接經濟效益265.62億元。
2008年是中國機械行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30周年,也是我國引進、推廣質量管理小組活動30周年。今年以來,圍繞降廢減損、安全環保、節能降耗、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等熱點問題,全國機械行業的攻關、服務、管理以及創新型QC成果不斷涌現,這些質量管理成果也越來越呈現出如下三種趨勢:一是QC小組傾向于選擇有助于實現公司經營目標的改進課題,輔以合理化建議、先進班組建設、爭當技術能手等方式,致力開展有效的質量改進和創新活動;二是QC小組活動不僅涵蓋生產、制造環節,而且逐漸拓展至管理、技術研發、營銷以及售后服務等領域;三是企業質量管理更加注重創新和實效,并通過應用國外各種先進的分析工具和管理理念,全面提升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據中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協會統計,我國機械行業本年度共注冊QC小組3645個,同比增長11.02%,累計創造可計算的經濟效益2.98億元,同比增加13.74%。
國有大中型企業仍是主力軍
細數歷年來的全國機械工業質量管理成果獎,國有大中型企業QC小組數量約占全國機械行業獲獎QC小組總數的70%以上,充分彰顯了其在推進全國質量管理過程中的骨干作用。有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機械集團、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上海柴油機廠等公司的QC小組普及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上柴有90%以上的班組全部開展了QC小組活動,并建立了質量管理推進體系和相應的管理制度,發布的QC成果共計實現可計算的經濟效益1156萬元。
在本次“雙代會”上,唱主角兒的依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即使是剛剛遭遇地震災害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也準時參加了本次會議。在榮獲全國機械工業群眾性質量管理活動一等獎的136個QC小組和18個質量信得過班組中,東汽等企業的18個QC小組,以及上海柴油機廠、哈爾濱汽輪機廠等企業的6個班組分別被推薦為國家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和質量信得過班組。
塑造學習型團隊
縱觀國內,不少機械企業的質量管理仍然停留在上世紀60年代的水平,很顯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因果圖”、“流程圖”等“老七種”工具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質量管理的內在需求。針對這種尷尬的局面,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趙馳在會上指出,廣泛借鑒六西格瑪管理、6S管理(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和安全管理)、可靠性技術、網絡技術和精益生產等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不僅是我國機械工業企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而且也是提高全面質量管理水平的科學方法。